今天心血来潮,想搞搞芬兰的民族史诗《卡勒瓦拉》,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折腾过程。 摸索阶段 我对这玩意儿一头雾水,就知道它好像挺有名的。于是我就去网上到处搜资料,想看看这《卡勒瓦拉》到底讲个 
这一搜,还真有点意思!原来这是芬兰作家伦罗特搞出来的,用的还是什么四音步扬抑格头韵体,听着就很高大上。而且里面的人物也挺有意思,像什么华奈摩伊宁老人、易尔马里宁铁匠,一听就感觉很有故事。 找书阶段 知道大概内容,我就开始琢磨着找书来看。毕竟光看网上的介绍不过瘾,还是得看原著才带劲。 我在网上搜一圈,发现这书还挺不好找。很多都是旧书,价格还不便宜。后来总算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,孙用翻译的版本,上下两册,咬咬牙还是下单买! 出版社: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:1981-09-01译者:孙用阅读(折磨)阶段 书到手,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看起来。结果,这一看,差点没把我给“送走”! 这书的内容……怎么说,跟我平时看的那些小说完全不一样!里面的人物名字又长又拗口,情节也跳来跳去,看得我云里雾里,读的我是真累。 
里面的诗歌,读起来倒是挺有节奏感的,但就是不太好理解。有时候一句话要翻来覆去地读好几遍,才能勉强明白个大概意思。 我的小感悟 虽然读得挺费劲,但我觉得这回尝试还是挺有意义的。至少,我算是初步接触芬兰的这部伟大的史诗,也对芬兰的文化有更深的解。以后有机会,我还是想把这套书好好地、仔仔细细地读完,毕竟是一次不一样的阅读体验。 这回的分享就到这里,希望大家也能多多尝试不同的阅读内容,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!
|